安徽省妇女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合肥市妇联:乡村共富路上,来了一群“徽姑娘”

日期:2023-06-25 09:42:57 来源:合肥市妇联 阅读次数::615 【字体:  

 连日来,合肥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启动“共美·共富·共创”计划,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

 在如火如荼的乡村共富路上,有一批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徽姑娘”,她们紧跟时代步伐,把青春献给乡土,把热爱留在田野,让一个个“共富工坊”成为妇女群众“闲时有活儿干、就业有出路、增收有奔头”的广阔舞台,擘画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董俊:苗木红娘“移花接木”大显身手

 董俊是一位朴素的农家姑娘,也是肥西县远近闻名的嫁接女能手。上世纪90年代,年轻的董俊为了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决定从传统农业中“跳出”,学习苗木嫁接技术。当时这项技术学的人少,收入较为可观,能支撑她和父母的生活。

 为了把嫁接技术摸透,董俊一有空就钻进田里,嫁接的书本被她翻了一遍又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嫁接技术突飞猛进,不仅手法快而且成活率极高,四里八乡的人都来找她学习。

 她为此经常放弃自家地里的活,深入田间地头给大家示范讲解,毫无保留将自己积攒下的嫁接经验传授给他人。有些外地学员为了表示感谢,主动掏钱“交学费”,被董俊一一谢绝了。“我也是农民,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只要你们都学会了,我比什么都高兴”。

 苗木嫁接让董俊找到了奋斗方向,也让她收获了幸福爱情。她和返乡创业青年刘义旭因苗木结缘,走到一起。婚后,夫妻二人把自身掌握的各项实用技术和营销技巧无偿传授给广大苗农,又出钱出力出资请来专家为大家开展技术培训,引进容器苗、造型苗等更加适应市场的新品种,全心全意帮助大家解决生产技术和销售难题,促进当地苗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她是个闲不住的人,身上永远有一股子劲,不叫苦,不喊累。”刘义旭告诉记者,妻子董俊还一直默默关心着留守学生和困境老人,定期给他们送去慰问品和物资。由于表现突出,董俊先后荣获肥西县“双学双比”女能手、合肥市“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安徽省“双学双比”女能手等荣誉。

宋丰兰:庐江姑娘返乡开民宿捧起“旅游饭”

 幽静别致的庭院风光、简约大气的装修风格、恰到好处的陈设布置……在庐江县汤池镇三冲村,“兰庭民宿”宛若一颗明珠,点缀在青山绿林间。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暂别城市喧嚣,共享山水之乐,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让10多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这家民宿的主人名叫宋丰兰,是一位对乡土充满无限眷恋的庐江姑娘。“小时候拼了命地想逃离这里,长大后还是不自觉被其吸引,这就是烙印在骨子里的乡土情结吧。”宋丰兰告诉记者,她和爱人一直在外打拼。2009年,经人介绍,她在三冲村盘下一片地,这里过去是茶厂,后来因经营不善而停业。

 “小时候,我和玩伴经常在茶厂里玩耍,尤其是那棵梧桐树,这么多年一点没变。”宋丰兰说,一开始也没计划做民宿,想着先把地流转下来,看看可能为村子里做点贡献。后来村里计划建村史馆,她将流转的部分土地拿了出来,为村风文明建设做贡献。

 2018年,庐江县积极打造旅游产业,镇里找到宋丰兰,问她是否有意愿运营民宿,她认真思考后,决定尝试。“过去我从事的是建筑行业,后来辞职回归家庭。现在孩子大了,我也想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回乡创办民宿就是我的选择。”

 经过几年的筹备,今年5月20日,集餐饮、住宿、旅游为一体“兰庭民宿”正式对外试营业,身为老板娘的宋丰兰也忙碌了起来。“从目前来看,乡村旅游正不断升温,经营乡村民宿恰逢其时、大有可为,经营好‘兰亭民宿’,我很有信心!”宋丰兰说道。

何孝霞:95后姑娘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1996年出生的何孝霞是安徽徽花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人,她从小在巢湖市烔炀镇三份村长大,大学毕业后,她干过会计,做过扶贫专干,却总有一个梦想占据心头——回乡创业。最终,她辞去工作,成为了一名扎根乡村的“新农人”。

 何孝霞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欧洲月季花期长、花型大、颜色多、品种全,一年能多次开花,四季均可种植,在城市园林绿化、家庭、新建小区、美好乡村建设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于是,她决定种植欧洲月季。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大学专业不对口,为了弥补自身专业知识上的短板,她一边向花卉种植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农户虚心学习,一边积极报名参加专业考试,考取园艺师证书,为从事花卉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们基地种植欧洲月季品种达300余个,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何孝霞告诉记者,近两年,“直播带货”越发火热,她又把直播间搬到了“田间地头”,线上销量明显增加。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何孝霞也在思考,如何让“花经济”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她在壮大月季种植规模的同时,积极吸纳周边村民务工,让3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达2.5万元以上。

 “我希望回乡创业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走得实实在在,带领更多群众走上乡村振兴的‘花开富贵’之路。”何孝霞说道。

孙艳:巧手“织女”串联家乡留守妇女

 眼下,正值农忙时节,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红莓姐姐”孙艳忙完地里农活后,总要挤出一点时间钻研钩针编制技艺,在她的手中,简单的毛线似乎有了生命,摇身一变成了娇艳的花朵和俏皮的娃娃。

 过去,孙艳在外打工,后来为了照顾孩子,她辞职回到马郢社区,当起了全职妈妈。在农村,孙艳发现,有不少像她一样的留守妇女,她们迫切地希望找到“致富门路”,贴补家用。当时,长丰县妇联在马郢社区大力开展“红莓姐姐”成长计划,身为志愿者的孙艳被其吸引,跟随外来的手工老师学起了钩织。

 “当时只是想多学一门手艺,打发时间,也没想到会成为挣钱的本领。”孙艳告诉记者,阴天下雨、茶余饭后、农闲时间等都是学习钩织的好机会,她一边跟着老师后面学习,抽空还观摩抖音视频自学。自己学会后,她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村的妇女姐妹。

 渐渐地,一个以孙艳为牵头人的10人手工小组成立了,大家不再拘泥于灶台与孩子之间,利用空余时间接单钩织,每个月可以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现在,孙艳不但在马郢社区授课,还走进了长丰各个社区、学校传授钩织技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巧手姑娘”。

 “目前我们人手有限,所以接单量还不算很大,我希望以后能够带动更多的姐妹加入进来,大家一起抱团发展,‘钩’出五彩斑斓的世界,也‘钩’出一条通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致富路。”孙艳说道。

胡盼盼:90后女孩在田野里种下期“盼”

 选择回到农村之前,90后姑娘胡盼盼是一位爱穿高跟鞋的时尚女性。2011年,她从江苏苏州港大思培科技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进入合肥万达威斯汀酒店做VIP接待。不到两年时间,就从前台做到了主管,职业生涯一片光明。

 2013年,因为家里新成立的合作社急需有人管理,胡盼盼认真思考后,决定辞职回乡,帮父亲操持农场。“我的父亲既想我回来,又怕‘黄土生活’禁锢了我的前程。”胡盼盼看出了父亲的担心,她安慰父亲,农村天地广阔,只要好好干,一样能干出成绩。从那时起,她默默收起了高跟鞋,以“农二代”的身份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农业棒”。

 与父亲经营农业的思路不同,胡盼盼更加注重搭建消费平台,将家乡的好产品卖出去。2016年初,肥东县启动农村淘宝项目,胡盼盼通过报名考试、学习培训,成为农村淘宝的首批合伙人。2017年,胡盼盼率先运用“新零售”“社区营销”电商思维,创办了肥东县第一家社区店,并以社区为单位,采用农场直达、线上结合线下的模式,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新鲜、定制的农产品。

 2018年,她又尝试直播带货,为村民们自产的瓜果、蔬菜、黑猪肉、散养鸡、土鸡蛋等农产品“代言”,让地道的家乡“土特产”走上了百姓的餐桌,带动农民一起增收。“梦想不只在远方,也可以在故乡,这片土地包容万千,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多少。”胡盼盼说道。

 大圩镇徽姑娘创业联合会:靠奋斗穿上“水晶鞋”,靠科技拥有了“魔法棒”

 2012年底,全省首个以产业化为对象的妇女社会组织——“徽姑娘”创业联合会在包河区大圩镇成立。十余年来,她们活跃于草莓园中、葡萄架下、农庄里,从最初7人已发展到如今368名,年营业收入近5000万元。

 “徽姑娘”创业联合会会长、镇里最早创业的妇女代表吴大珍是土生土长的大圩人,2000年,看到很多人靠养龙虾、养鸭挣了钱,吴大珍在爱人彭良斌的支持下,用400元租下了近10亩土地,把水洼改建成水塘,旁边盖起了鸭棚。

 2003年,大圩镇确定走“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要做合肥的“后花园”。吴大珍拿着镇上给的补贴15000元,自己再投入一点,拆了鸭棚,把苗黄棚改成农家乐包厢。由于吴大珍的“阿庆嫂”在村口,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如今的“阿庆嫂”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家乐品牌。

 “我们女同志创业本就艰难,何况还是创业能力、文化水平不高的‘庄稼女’,如果大家能联合起来,创业路就不难走了。”吴大珍告诉记者,2013年,在镇妇联的支持下,吴大珍和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郑永芝、黄守兰,区“巾帼创业女能手”李孝菊、吴建菊等七人一起,筹备创立了“徽姑娘”创业联合会。

 成立之后,姐妹们经常一起学习、交流,从过去的散户经营到合作共赢,大圩创业女性团结起来,形成群体优势,探索出了一条资源融合、信息共享、抱团闯市场的创业新模式。2022年9月,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调研包河区大圩镇,称赞“徽姑娘”靠奋斗穿上“水晶鞋”,靠科技拥有了“魔法棒”。

 在包河区妇联的推动下,大圩“徽姑娘”创业联合会还成立了党支部、建起“妇女之家”,激活了妇联组织的“神经末梢”,大力实施“巾帼赋能工程”,持续开展“就业创业”“素能提升”“富村富民”“家庭关爱”“维权帮扶”五大行动,妇女创新创业的向心力也越来越强,先后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荣誉。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