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思考

老年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7 来源:中国妇女报 阅读:8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阅读提示·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对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近些年来,老年教育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男女两性参加老年教育的性别差异大。为此,本文作者针对这一差异,对参加老年大学的部分学员进行了访谈,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老年教育性别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到:“建设国家老年大学,推动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依托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库和师资库。”这对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近些年来,老年教育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男女两性参加老年教育的性别差异大,为此,笔者针对这一差异,对参加老年大学的部分学员进行了访谈,运用社会性别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老年教育性别差异的现状及原因

如今在老年大学和相应机构中接受老年教育普遍呈现女多男少的现象,中国老年大学协会2021年11月19日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老年大学在校学员约1088.2万人;其中女学员约71%,男学员约29%,男女比例约为7∶3。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性别差异呢?从表象上看,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一是退休政策差异。我国退休政策男女不同,女性退休年龄早,身体和精力都很旺盛,而60岁退休的男性因身体等原因在学习积极性上受到一定限制,由此形成老年教育的性别差异。

二是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当下城市参加老年教育学习的女性主要是20世纪五十六年代出生的,由于历史原因,这个阶段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男性。从心理需求看,渴望求知的她们一旦遇到学习机会,就会如饥似渴地追求。在笔者的访谈中,67岁的Y女士说,年轻时没机会学习,不会用电脑和手机,于是报名上了老年大学,学到了知识,结识了朋友,每天都很开心。相对女性来说,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普遍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因此主动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婚姻状况的差异。按传统男高女低的婚配观,无论年龄、经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妻子往往低于丈夫。导致妻子在婚姻中对丈夫有更多经济依赖、丈夫则对妻子在生活照顾上有更多依赖。访谈中,女学员们几乎一致反映丈夫不会或做不好家务。W女士说,每次她外出,都要为丈夫准备好熟食或半熟食放冰箱。这种模式形成惯性后,会影响到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老年教育。老年教育考核没有硬性规定,需要很好的自律能力和坚持精神。男性在婚姻中成为生活被照顾者,退休后较难积极适应需要有恒心和勤奋的老年教育学习。反而是妻子长期以来勤奋的生活习惯和态度让她们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这其实与年龄关系不大。65岁的D女士告诉笔者,她家有长期卧床的老人,孙子也需要照顾,但她克服困难,始终坚持上老年大学,后来还带动丈夫学习摄影。

四是老年大学班次的差异。老年大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休闲娱乐型:如器乐、歌舞、健身、书画、戏曲类等;技能培训型:如摄影、电脑、外语类等;素质提升型:如现代科技、人文艺术、健康保健、哲学心理类等。按理这些课程男女性都适合,但由于性别刻板印象,人们普遍认为,这些课程更适合女性。访谈中,L先生参加书法班,Z先生参加摄影班,他们认为舞蹈班、瑜伽班、插花班都不适合男性,从而造成性别差异。

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老年教育

以上原因看起来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如果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会发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是有区别的。生理性别是由染色体造成的,在工作和兴趣爱好上并不能以生理的“性别合适”去理解。而社会性别是指不论男女,都可以不受各种观念的成见,凭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做爱好的选择,并受到平等的尊重。

那么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看,哪些因素对老年教育有影响呢?

一是男主女从的家庭权力关系让男性在老年教育中参与度下降。封建社会父权制构建的性别关系是男主女从、男强女弱。虽然法律赋权平等,但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种观念使男性在参加老年教育时顾虑重重。如L先生参加书法班后,感觉若不好好练习,怕别人说男的还不如女的,花工夫练习,又不想搞得那么累,所以学习一个学期后就不再去了。而为了打破“弱者”这种刻板印象,女性大多要强向上,促使女性更好享受老年教育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二是家庭期待和媒体引导建构的社会性别让男性往往对老年教育望而却步。调查中,笔者发现不少女学员都是60岁后还在坚持参加学习,且积极性很高。但男学员的坚持度却很低,这和家庭期待有一定关系。Z先生曾经参加过钢琴班学习,一个学期后就不去了,他说家庭压力特别大,老婆说他进步不大,笨得很,儿子说他弹得太难听,好吵人,他索性就不去了。媒体和宣传影响也是存在的,媒体对成功男性的宣传往往是事业成功,很少有宣传男性在老年大学中学有成就的典型。而以女性为主的群体舞蹈往往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也让男性们认为老年大学主要是大妈们的天地,从而失去学习的愿望。

三是课程设置和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了老年教育的性别选择。由于舞蹈、音乐类的课程成本低、师资好找、易学见效快,培训机构办此类班次较多。而科学技术、电子产品类的课程更新快,投入成本高,班次也较少。加之性别刻板印象认为前者更适合女性,后者更适合男性。这也影响了男性老人走进老年课堂的积极性。

缩小老年教育性别差异的对策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男女性别比基本各占五成,男性老人如果缺乏老年教育,会让人口的一半在退休后享受不到教育带来的好处,那么会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影响了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和价值观念。访谈中,不少女学员反映老公只会用手机打电话、看微信和抖音,但不会用手机购物和打车。因此总埋怨社会发展太快,影响生活情绪和家庭氛围。

其次,带来老年男性日常生活单调、精神文化生活匮乏。老年男性退休后赋闲在家,大部分时间很无聊。笔者一次去某居委会调查,看到30多位老人在院里观看几人打牌,清一色为男性老年人。

第三,带来了家庭不稳定。在老年教育中,老年女性获得充足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文化素质及身体素质,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幸福感和满足感得到提升。相比宅在家里的男性,享受不到老年教育带来的丰富和成长,导致夫妻双方思想观念产生差距,各种矛盾便会不断产生,影响家庭和睦。

那么缩小老年教育的性别差异有哪些对策呢?

首先是加强对男性老年人的宣传,使之更多了解老年教育的好处。在访谈中,学员们谈及老年教育的优点概括而言:一是有利于老人生活继续社会化,在学习班广交朋友,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角色;二是增长文化知识,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三是学习新技术和技能,有可能获得再次为社会作贡献的能力和机会;四是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学习后身心愉快和健康;五是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形成了人生全过程学习的好风气。要向所有老年人,特别是男性老年人宣传这些优点,让其真正体会到老年教育带来的好处。

其次是从老年教育的管理来说,拓宽老年教育发展路径要有性别意识。如学科设置上,虽然对分科认识还是充满了性别刻板化印象,但由于传统观念还在改变中,相关部门可适当按性别特色设置一些所谓男性更容易选择的课程。如动手能力强的小家电维修、电脑操作技能培训班等,鼓励更多男性参与。

最后是发挥家庭和媒体的作用。鼓励参加学习的女学员动员老伴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参加学习,并给予一定的陪伴和赞许,鼓励男性老年人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勇于挑战自我,在老年教育中得到精神充实和身心健康。媒体可以把镜头多对准老年大学的男学员们,以引导更多男性看到榜样的力量,打破陈规陋习,积极参加学习。

总之,老年教育需要各个视角关注和各部门推动,而性别视角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逐步消除老年教育的性别差异,推动老年教育的性别平等,应该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从而更好地提升人们全过程教育的机会。

(作者为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教授)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