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思考

多措并举调动积极性,促女大学生充分就业

发布时间:2022-08-20 来源:中国妇女报 阅读:47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阅读提示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保障其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对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出了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本文作者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应协同构建宽松的就业环境,推进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引导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女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 郭福亮

就业是女大学生融入社会的主要形式,是女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对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出了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笔者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应协同构建宽松的就业环境,推进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引导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女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当下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然而,受疫情和国际紧张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仍然存在。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目前,稳就业等政策持续发力,就业状况逐渐改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据麦可思研究院调研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指出:截至4月中旬,男性应届毕业生收获录用通知和签约占比分别较女性高出13.4%、11.8%,签约率为女生的两倍多。与男生相比,女大学生存在就业空间较小,岗位不理想,就业率较低,就业层次低,同工不同酬,择业时间相对较长等问题。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晋升、解聘等环节仍存在隐形性别歧视,“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同时,一些女大学生求职观念不合理、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导致她们就业创业积极性不高;一些女大学生创业不仅缺少资金,更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家庭支持;社会上出现的消极悲观、“躺平”无为等负面心态也造成一些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慢就业”“消极就业”的现象;一些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等靠要”观念,依靠各方催促就业,过度依赖家庭,缺乏干事激情和就业主动性。

促进女大学生充分就业对策

关于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实现女大学生社会价值,促进女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笔者有如下几个建议。

一是构建宽松的就业环境和社会文化,为女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政府需建立公共政策与措施,健全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畅通就业性别歧视投诉和处置渠道,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利用舆论宣传营造支持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就业环境。转变企业观念,扭转其招聘时存在的就业性别歧视,引导增加女性就业岗位,给予男女平等的展示机会,对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开展多方联合约谈工作。逐渐完善社会生育成本分担机制,对招聘时保障男女平等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融资贷款等鼓励,减轻企业用人成本和顾虑。

二是学校要立足长远,推进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就业指导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女大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强化专业能力。搭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和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将劳动教育中与就业创业指导融合,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女大学生心中,培育女大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职业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学校要持续优化女大学生就业服务,从入学开始,帮助女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朝着目标努力,避免就业“临时抱佛脚”。可以针对性地挖掘一批适合女大学生的岗位信息,督促女大学生积极主动实习、应聘,发挥就业创业见习效用,实现人才与职位双向“精准匹配”。构建“多位一体”的就业创业帮扶机制,尤其是为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和家庭困难女大学生提供帮扶,开展结对帮扶行动,掌握她们的就业动向和精神状态,帮助她们缓解焦虑和就业压力。

三是充分发挥家庭在女大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多方共同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子女成才就业是一个家庭的大事,日常家庭教育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重视培养孩子自立、勤奋的品质。就业过程中,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调动家长积极性,发挥家庭社会关系在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渠道作用,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信息,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当下就业形势,对女大学生就业方式、职业选择、地域选择理性对待,给子女足够的空间,避免女大学生对家庭过度依赖,锻炼她们面对困难、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是积极引导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积极性和主动性。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正在脱产备考公务员的和在国内读研的2021届毕业生中女生占比55%;在考公应届毕业生人群中女生占63%。这反映出目前部分女大学生择业求稳心态较为严重,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很多女大学生更是自嘲“小镇做题家”,努力做题,却一再碰壁。这就要求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明确成才目标和个体期望,增强就业意愿和就业价值认同,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并不意味着放低门槛,随意就业,而是要求女大学生脚踏实地,合理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规划,正确认识自身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价值,保持积极的就业心态,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鼓励女大学生发挥专业所长从事灵活就业,通过逐步完善灵活就业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制度政策,激发她们为家庭和社会贡献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家庭学校社会应协同构建宽松的就业环境,多措并举促女大学生创业就业,让她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用拼搏奉献成就梦想,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为山东女子学院副教授)

c_msg